“我愛寫字”特別活動故事專欄51——神筆王鐸 |
來源: 發布日期:2023-08-23 人氣:121 |
王鐸,明末清初書畫家。他18歲中舉,20歲中進士,21歲入翰林。王鐸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,在明朝官至禮部尚書,在清朝官至太子少保。 相傳,王鐸幼年,家境貧寒,但勤學好問,常常一個人跑到學館看先生教書。一次,先生心里高興,順手指著地上的方磚問學生:“你們誰能一筆一個字,把這方磚的四角都撐滿?”學生們議論紛紛,可無人應對。正在大家無奈之時,坐在門外的王鐸說:“我會寫!彼弥壬f過來的毛筆,撅起屁股在方磚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“乙”字。先生看了,連贊:“神童!神童!! 又相傳,王鐸官拜禮部尚書,滿朝官員中數他的字寫得好。一天,皇上要他寫個“天下太平”的匾額?瑫挢覓焐虾,在一片贊揚聲中,一個太監忽然發現“太”字少了一點,成了天下“大”平。眾人抬頭細審,果然是真。正待皇上要發問之時,但見王鐸不慌不忙地手握大筆,將筆向匾上擲去,不高不低,不歪不斜,恰好點在“大”字左下方,道勁灑脫的一個“太”字,展示在眾目睽睽之下,仔細觀之,竟然有畫龍點睛之妙;实垠@喜萬狀,禁不住稱贊道:“王愛卿真乃神筆也!”自此以后,皇上御封的“神筆王鐸”不脛而走,天下聞名。 王鐸經歷了明朝滅亡、清朝建立的巨大變化,他的精神世界受到了巨大的打擊。飽受亂離之苦,又遭世人鄙夷,內心矛盾與糾結難以排遣,醉情于酗酒,書畫詩文成為他排遣內心糾結和壓抑的最好手段,特別是風行雨馳的狂草書法最宜宣泄,一如他所言“字畫詩文,吾輩之寄耶、愛耶、憎耶”。 王鐸草書扇面 王鐸的書法,用筆出規入矩,張弛有度,卻充滿流轉自如、力道千鈞的力量。他發明了“漲墨”法,飽蘸濃墨一筆可書 14 字,從一塌糊涂到枯墨模糊,連綿不斷,勁健灑脫,淋漓痛快。 他的墨跡傳世較多,遠播海外,在日本、韓國、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。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,曾轟動一時,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,稱“后王(王鐸)勝先王(王羲之)”。 |